海鲜妹妹-主营产品有海参、花胶、章鱼、鱼翅、鱿鱼、虾皮、墨鱼、沙虫、瑶柱、干贝、虾米、虾仁等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海参 > 海参价格

海参价格-2020大连海参报告----参度调查

时间:2022-05-02 00:23

人气:

作者:147小编

标签:

导读:秘书处 辽宁省海洋水产养殖协会 第一部分 参度调查 海参行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一、海参养殖发展历程 海参属于无脊椎动物、棘皮动物门、海参纲。距今已有六亿年的历史。海参广布于世界各海洋中。据资料记载,全世界约…...

秘书处 辽宁省海洋水产养殖协会 第一部分 参度调查 海参行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一、海参养殖发展历程  海参属于无脊椎动物、棘皮动物门、海参纲。距今已有六亿年的历史。海参广布于世界各海洋中。据资料记载,全世界约有1300多种海参,中国约有140多种,其中,全世界有40种可食用海参。中国可食用海参达20种。黄渤海海域出产的刺参,是我国最为知名、经济价值最高的海参。  我国从1954年开始海参育苗研究;20世纪60年代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培育出一定数量的稚幼参;20世纪90年代以长岛为核心,对外逐步开始进行海参养殖;21世纪初海参逐步在山东、大连地区开始大规模养殖;2010年海参逐步成为一项热点产业。 2011年起,海参养殖开始向福建、河北拓展。当年海参价格上涨了40%,持续的高景气,带动了海参苗养殖热情。然而2012年开始高端消费受限,福建北参南养使得产量大增,导致海参价格一路走低,育苗、养殖、加工等全产业链出现下行。2015年伴随消费群体增多,海参市场开始回温,2017年中国海参海水养殖产量达到近7年峰值219907吨,但是2018-2019年受北方高温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海参产量持续下降,到2019年,我国海参产量已经下降到171700吨。2020年,海参产量恢复到196500吨,但与历史高点相比,仍然有10.64%的差距。 二、2020年全国海水养殖及海参养殖概况 2021年9月,由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局、全国水产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三家权威部门编制的《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21版正式发布,其中海参苗种数量、海参养殖面积、产量、产值等权威数据也随之公布。 1.2020年渔业经济总产值  根据年鉴统计,2020年我国渔业经济总产值27543亿元,比2019年增加1137亿元,增长4.1%,其中海水养殖产值3836亿元,比2019年增加261亿元,增长6.8%。排在海水养殖产值前列的省份分别是:山东(931亿元)、福建(841亿元)、广东(648亿元)、辽宁(373亿元)、江苏(328亿元)。 2.2020年海参养殖面积  自从2015年以来,随着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及对海参营养价值认可的提升,全国范围内海参的养殖面积整体不断增加。特别是2018年,增幅高达8.46%。截至2020年底,全国海参养殖总面积24.27万公顷,较上年略减少0.4万公顷,同比下降1.65%,但仍处于历史高位。 2020年全国海参养殖总面积约为242700公顷,其中辽宁约为151700公顷,占全国总面积62.5%;山东约为79700公顷,占全国32.8%,河北约为9467公顷,占全国3.9%;福建约为1470公顷,占全国0.6%。 3.2020年海参总产量 2020年全国海参总产量19.65万吨,比2019年增长2.48万吨,增幅14.5%。   按地域来看,山东海参产量为9.89万吨,占全国50%,辽宁5.64万吨,占全国28.7%,福建2.8万吨,占全国14.2%,河北1.3万吨,占全国6.6%。 4.2020年海参产值  按照每吨成品海参15万元/吨计算,全国海参原料产值291.7亿元,全产业链产值600亿元左右。 5.海参的育苗数量 2020年全国海参苗产量550亿头,比2019年增加26亿头,增幅4.88%。其中山东332.87亿头,占60.5%,辽宁196亿头,占35.6%,河北21.17亿头,占3.85%。 三、养殖的区域竞争格局 1.海参养殖形成三大产区  我国海参的主产地在北方地区,根据《2021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海参总产量19.65万吨,山东、辽宁、福建产量分别占全国50%、28.7%、14.2%,位居前三位。从养殖面积来看,2020年全国海参养殖总面积约为242700公顷,辽宁、山东、河北、福建分别占全国总面积62.5%、32.8%、3.9%、0.6%。从育苗数来看,全国的育苗区主要是山东和辽宁省,2020年两者共育苗528.87亿头,占据全国育苗数量的96%。  从整体来看,我国海参养殖已经形成三大产区,以辽宁省为核心的北部产区;以山东省为核心的中部产区和以福建省为核心的南部产区。  目前,全国海参养殖主要集中在辽宁大连、盘锦、锦州、葫芦岛等地,山东烟台、威海(孙忠周)、青岛等,福建海参主要集中在霞浦。 2.各产区海参数据对比   统计数据显示:辽宁省海参养殖面积位居全国第一,且一直稳步上升,山东省则有涨有落,福建省的养殖面积从2017年起不断缩减,河北省的海参养殖面积近两年有所增加。  官方媒体公开报道显示,大连海参的养殖面积约为128700公顷,其中底播海参养殖面积海参养殖面积约为86000公顷,是全国最大的底播海参养殖区域,大连底播海参养殖面积已经超过了山东全省海参养殖面积的总和。  由于底播海参采用自然放养的方式,养殖密度低、生长周期长、产量低,因此,2020年辽宁海参养殖面积虽然是山东的1.9倍,产量却只有山东海参的57%。这也侧面表明辽宁海参海洋生态养殖占比较大,海参品质整体优于山东海参。  福建海参由于养殖密度大、生长周期短、产品品质与辽参、鲁参相比有很大差距,市场认可度并不高。  从海参产值来看,2020年海参全产业链产值600亿元左右,根据大连公布的数据,大连海参全产业链产值约200亿元,占全国1/3,占辽宁九成左右。按此估算,辽宁省海参全产业链产值约为222亿元,而辽宁省2020年渔业经济总产值为373亿元,海参占比约为60%,可见,海参是大连乃至辽宁省渔业经济的支柱行业和优势行业。 四、海参的价格趋势 海参价格呈现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1年前,海参的营养价值被广泛宣传,高端养生滋补品的定位广为人知,价格一路走高。鲜活海参最高曾在2011年9月达125元/斤。  第二阶段:2012年至2016年,受利益驱动,海参养殖量增加,北参南养使得海参产量大增,但也拉低了海参的品质和价格。这个阶段,国家开始限制三公消费,餐饮渠道海参需求疲软,海参价格一路下跌。  第三阶段:2017年至今,海参价格开始触底回升,特别是2018年、2019年海参产量受天气影响锐减,海参价格持续上涨。2020年秋季,大连地区成品参、海参苗的价格上涨了20%左右,2021年大连春季海参价格同比上涨20%。根据《大连晚报》报道,2021年大连秋季活海参收购价同比上涨了15%左右。预计今年冬天,终端市场的即食、半干、淡干等商品海参价格很可能会水涨船高。 海参行业或将迎来景气周期:  从需求端来看,自2020年疫情开始,海参市场需求明显增加。  从供给端来看:受高温天气影响, 2019年海参产量与2017年相比锐减22%,目前仍未完全恢复,这是造成近两年海参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  受疫情影响,国外的海参无法进口,海参总供应量减少,这也造成了价格上涨。  按照海参2-4年生长周期推算,未来两年海参供应量仍无法完全恢复,预计海参价格将持续上涨。根据报道,大连市瓦房店地区,45万亩的海参养殖区域今年春季海参苗的投放量接近3000万斤,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0%左右。预计2024年-2025年海参产量将再次攀上历史峰值。 五、海参行业存在的问题  中国海参产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1.标准和执行问题  国家只出台了干海参、即食海参标准,其他产品或者只有地方标准,或者根本没有标准,滞后于产业发展。比如速发干海参已经在市场销售多年,至今没有标准。蒸食海参也没有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即食海参没有国家强制标准,只有行业标准,而且还是停留在水袋海参阶段。海参加工标准的滞后问题,导致海参品质监管执行存在较大的困难。 2.熟人经济  海参产地、养殖方式、加工方式不同,品质和价格存在巨大差异,但普通消费者往往没有能力鉴别,除了去正规商场、知名海参品牌专卖店购买以外,只能托熟人孙忠周、找关系、靠信任买海参,老客户成为海参购买的主要销售渠道之一。但实际上中国年消费海参81只以上的人群不超过500万,有近10亿人还没有吃过海参。巨大的市场需求并没有得到充分地开发。非沿海地区的潜在海参消费者对于海参的了解远远不够,近几年燕窝、鱼胶等滋补品销售火爆,即食产品品类口味丰富多样,相比之下,海参则显得有些不温不火。即食海参口味单一、参源和质量难以辨别、中老年人消费的定位成为阻挡全国消费者的一道门槛,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海参产业的发展。 3.销售市场混乱  海参市场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大量中小企业和海参经销商,利用消费者的认知能力不足、价格敏感等特点,无序竞争,大打价格战,其中不乏掺假、以次充好、夸大宣传等行为。比如,夸大参龄,这是目前专家也无法判断的难题。虚假标注产地问题也很严重。 4.养殖、加工环节标准化程度低。  海参产业育苗、养殖、加工环节能做到标准化的企业非常少。一些区域养殖密度过大,海域水质恶化,病害风险巨大。一些加工厂工艺五花八门,靠经验、靠手感、靠口感情况普遍,同一厂家不同批次的产品品质不稳定,主要指标浮动较大。干海参达到国家一级以上标准的产品不足10%。 5.良种覆盖率低  目前通过国家评审的海参新品种6个,只有安源1号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应用,海参产业良种覆盖率不足20%。多数育苗企业随意选用种参育苗,养殖户更是以价格便宜为标准选购苗种。 6.以价定质  海参是滋补品,吃的是营养,不是大小,更不是便宜。但个别海参产业从业者,以价定质,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已经远远偏离了海参原料的正常价格,从而导致以次充好、以小充大、假冒产地、非法添加等问题。 7.南方参冒充北方参  由于北方水温低,海参要经历冬眠,即使是圈养海参,也需要2年左右的生长期,底播海参生长期则通常在3年以上。而福建等南方海域水温高,海参苗经过秋冬季节半年左右的养殖就达到成品海参的规格。  南方海参除了大量进入餐饮渠道外,还会被运回北方,被一些经销商冒充北方圈养海参低价销售,扰乱了海参市场,甚至产生劣参驱逐良参的现象。 8.品牌运营的层次和水平不高  当前,各个海参企业产品、卖点、促销同质化,广告同质化的现象严重,海参品牌的个性化、辨识度不高,缺乏真正的领军品牌。 六、海参行业未来发展之路 1.建立海参产品国家或行业标准  海参行业新产品开发较快,但产品标准规范却比较滞后。由于缺乏行业技术标准,海参生产、加工、经营的企业无法横向比较,也无法形成区域合力,往往是企业卖力吆喝,用自创的标准检验自身的产品,难以让消费者真正信服。国标的缺失导致市场上的产品五花八门,价格也是千差万别,无形中增加了消费者买到好海参的难度。此外,技术标准滞后也使工商质检等部门在海参监管上陷入了无法可依的境地。为了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海参产业产品统一标准,已成大势所趋。 2.提升优质苗种覆盖率  优质苗种对海参产业至关重要。好的参苗可以大幅度提高产量和生长速度,抗高温、抗病害能力强的苗种可以在气候突变或环境突变的情况下有效降低海参死亡率。在同等条件下,提升优质苗种的覆盖率,是增加海参产量的关键。 3.养殖方式更加生态和智能化 2021年国家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到2025年将水产养殖机械化程度提高到50%的目标。海参产业将在饵料投放、环境监控、水质改良、底质改造、采捕方式等方面实现机械化和智能化,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生物菌等技术将不断应用于海参育苗养殖产业,这些技术将有效防控海参养殖中的各种风险,提升海参产量。未来,海参池塘养殖亩产将普遍达到120公斤以上,深海底播亩产将超过60公斤(。 4.生产标准化和加工环保化  在国民对食品质量安全高度关注的今天,更安全、更美味、更健康、更环保成为海参加工的主要目标,海参相关产品加工的标准化和安全性逐渐成为消费者最重视的因素。海参企业想要赢得消费者,就需要严格按照 SC 国家认证标准设计建设的海参加工单元,并配备完善的污水处理环保生态体系、食品检验检测与安全追溯体系,实现生产、加工、品控、检测、销售全环节的标准化。 5.加工环节将更加注重营养保留  随着海参消费人群越来越年轻化,普及范围越来越广,未来速发海参、非水发即食海参、调味海参等将成为消费主流,更便捷、更营养、更美味、更健康成为海参加工的主要目标,更多的先进杀菌、保鲜、调味、生物提取等技术应用于海参领域,海参更多营养成分将被认识和挖掘,营养保留度高,吃起来方便,口味年轻化、潮流化的新型产品将获得新消费者的青睐。 6.以全程追溯为手段的营销成为主流  海参作为高价值的滋补品,消费者关心的是产地溯源和养殖、加工的安全性。随着5G和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海参从苗种到养殖、采捕、加工、市场全过程可视性追溯成为可能。消费者所见即所得,任何形式的弄虚作假将无路可走。 7.企业发展全产业链模式  构建从海参苗种繁育到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海参企业进行全产业链发展,有利于实现对海参苗种繁育、养殖、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严格把控,实现食品安全可追溯,提高产品质量,也有利于破解监管难的问题。 8.产业集群化发展  海参产业相关企业集聚的意义不只是企业单纯的物理集聚,更是行业资源、专业人才、科技创新、市场机遇的深入融合,对于扩大区域产业的规模,增强集聚体自身的竞争能力,促进产业市场经济繁荣有深远意义。新时代背景下,海参市场想要越做越大,就迫切需要配备完善的农海产品流通平台、海参供应链创孵平台来进行开拓、规范和引导。 七、智能时代的海参产业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海参产业将进入一个发展的新时代,区块链、5G远程监控、智慧海洋等将让参从苗种到养殖、采捕、加工全过程可视性追溯成为可能,进而将产生新的商业模式、新的经营理念乃至新的产业形态。  (一)区块链溯源技术  区块链技术通过分布式记账技术和不可篡改的数据库,可以保证所有流通的数据和信息都是真实可信的,确保海参从育苗到生长到销售的整个环节都是透明、可追溯的。让消费者打消对海参来源、养殖方式、加工手段等方面的疑惑。劣质海参产品将没有以次从好的可能,优质的海参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以此倒逼整个行业的产业链条从最先开始就规范养殖,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二)智慧养殖监控直播  物联网远程监控系统就是由养殖区域的监控摄像机、在线水质监测等智能终端采集水质参数、视频等信息,通过中控室服务器将信息发送至用户手机、个人电脑等智能终端。养殖企业用户通过终端观看视频及水质参数,根据养殖需要发送增氧、投饵等控制指令到中控室,由中控室发送指令传给布置在养殖区的设备,实现远程智能控制。  除此以外,还可以在海参加工车间架设的24小时不间断的直播摄像头,将育种、育苗、养殖、加工各阶段生产画面和信息通过直播展现给消费者。  近年来,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智慧养殖监控系统,可以让消费者实时看到海产品的养殖情况,加工过程,让客户真正买的安心、吃的放心。  (三)智慧海洋数字化建设  以智慧海洋为引领,提升现代渔业和水产品加工产业水平,促进海参等海水养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在这方面,山东省走在了前列。根据公开报道,威海孙忠周、烟台、青岛等地都进行了智慧海洋方面的尝试。 1.山东威海小石岛实现海底远程监控 2017年11月,山东威海市小石岛刺参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投入运行海底远程监控系统,在海底布放水下摄像机,利用无线传输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实时传输信息。保护区管理机构可以随时查看相关实时视频信息。该系统与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互联互通、资源联动和数据共享。通过海底远程监控系统,实现了对刺参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生态环境状况的实时监视,对刺参、鱼类等的生活状态以及海底藻场的生态环境状况也一目了然,海底远程监控系统与岸基视频监控、海洋环境在线监测浮标系统相互结合,构筑起了对刺参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全方位、立体式的监测网络,最大程度地方便了对刺参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管理。 2.青岛智慧海洋管理实现一张图看数据 2021年,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建立西海岸新区海洋综合管理平台,实现近岸海域24小时无死角视频监控,该平台实现了一张图看数据,一张图决策分析和指挥调度,初步实现了近岸海域可视、可探测,具备海上越界分析报警、渔船图像智能分类识别、渔船违规行为分析报警等智能化功能,在全国首开先河。  未来,青岛将全力推进智慧海洋建设,进一步提升海洋数据共享率,初步建成海洋生态监测网络。到2022年,涉海数据共享率达80%,形成以采集、传输、挖掘、应用、共享为主线的海洋大数据信息链。 3.烟台推进智慧海洋平台建设2021年,烟台市全面推进智慧海洋平台建设,加快搭建烟台市智慧海洋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海洋经济一张图。提升海洋综合减灾能力,加强海洋生态预警监测,精准海洋预报信息发布,开展敏感海域海洋生态基础监测和赤潮、绿潮等海洋生态灾害预警监测。打造世界海参产业城,提升烟台名优海产品影响力、市场占有率。 第二部分 发人参思 海参行业痛点及应对之路 一、海参消费行为分析  (一)、收入和意识有差异的购买行为分析 1.收入高,保健意识高的群体。这类人群对海参有一定的了解,对产品品质、营养、品牌、口味要求较高,他们是海参长期、坚定的购买者和消费者。 2.收入高,保健意识差的群体。这类人群海参消费潜力巨大,需要做的是信息触达、信任建立和消费引导。 3.收入低,保健意识强的群体。这类人群对价格非常敏感,追求性价比,他们不讲究品牌,如果经济状况发生变化或者价格波动,他们很可能选择其他价格低廉的保健品来替代海参。  (二)购买目的不同的购买行为分析 1.为自己购买:根据消费能力不同选择不同档次的海参,一般为了保健、或手术后恢复而购买海参,注重海参的营养,对食品安全性非常敏感。 2.馈赠亲友和孝敬父母:更不关注品牌和包装,更在意品质好,经济实惠。 3.作为礼品馈赠他人:据大连海参行业近年一份市场报告数据显示:海参购买端自用比例不超过50%,送礼比例相对更大。人们选购礼品海参比较关注品牌和包装。 (三)海参消费者年龄分布  海参主要食用者为中老年人,体质虚弱人群等,40岁以上的消费人群占多数。2020年起,年轻人也加入滋补养生大军行列,海参消费群体从以往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向30-40岁扩展,这一年轻化趋势仍在继续发展之中。  此外,海参城市消费多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南京、广州、深圳、郑州、苏州等地海参消费相对集中。  (四)海参消费的痛点  消费者对海参的认知有三大痛点问题:一是无法辨别海参的优劣;二是不了解海参的功能功效;三是无法判断海参的价格合理性;此外,如何防止产地作假也是消费者关注的问题。  (五)海参食用的痛点  对于从未接触过海参的人来说,不知如何发制、不懂如何吃、没有时间坚持吃是阻碍干海参等海参品类销售的重要原因。  因为不会发海参,初期尝试购买海参的消费者多选择即食海参。随着越来也多的海参小白加入食用海参的行列,营养留存度高、口味多元、食用方便的即食海参的市场份额将不断扩大,这对企业的加工技术、品类研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消费者对于海参的共性需求如下:  保证安全,可以证实原产地、养殖方式、加工方式;营养保留度高;价格合理;即食海参口味多元,味道鲜美,最好能出现网红爆款。 二、大连海参行业的应对和破局之路  (一)大连海参面临的问题 1.大连海参的原产地保护面临挑战  大连海参盛名在外,但被假冒的现象一直难以杜绝。一些海参经营者从南方收购海参进行加工,冒充大连海参进行出售。对大连海参的口碑、价格、销量造成了直接冲击。2020年,辽宁海参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8.2%,产值占35%左右,相对于辽参3-5年的生长期,南方参半年左右的生长期来说,辽宁海参(90%为大连海参)的品质与价格存在较大的偏离,其中重要原因就是以次充好、假冒产地的问题盛行。 2.消费者对海参行业的信任危机殃及大连 2020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山东某地海参养殖、加工滥用药物、增重剂,引发消费者对整个海参行业的信任危机。大连海参也不可避免地遭受池鱼之灾。如何自证清白,需要政府、行业协会、海参企业的共同努力。 3.海参市场无序竞争  大量中小企业和海参运营商,瞄准普通消费者专业知识不足,关注价格的弱点,以次充好、夸大宣传、虚假宣传,最常见的就是拿圈养海参当底播海参来卖,对优质海参造成了冲击。 4.宣传推广缺乏整体性  大连海参的宣传推广未形成合力,消费者对大连海参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并未像阳澄湖大闸蟹那样深入人心。部分海参品牌化运营的层次和水平有待提高,产品、卖点、促销同质化,许多海参品牌并不清晰自身的战略和定位,模仿跟风现象比较普遍。   (二)大连海参的破局对策 1.海参产品的原产地追溯体系  农海产品的核心价值来自其生长的自然环境,像阳澄湖大闸蟹、五常大米都是如此。大连海参的原产地认证将是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建立清晰明确的、消费者可见的大连海参产品的产地及质量可追溯体系,可从根本上涤荡海参市场乱象,强化消费者信心,进一步强化大连海参的行业优势地位。 2.海参养殖加工过程千里眼监控  对于养殖、加工规范、品质有保障的海参企业,通过远程监控手段,让海参从苗种到养殖、采捕、加工全过程可视性追溯成为可能。彻底打消消费者对海参来源、养殖方式、加工手段等方面的疑惑,增强消费者的购买信心。 3.树立大连海参整体形象  政府、行业协会牵头,构筑大连海参电商平台、严格规范养殖、加工标准,完善海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树立大连海参的整体形象。 4.主办城市级、平台级活动  举办各类城市级活动和海参企业组团参加的活动,如海参捕捞节、海参品牌企业榜单、云展会等,提升大连海参的美誉度和传播声量,做大做强大连海参产业品牌。  如举办大连海参养殖企业云直播:从海底到餐桌,从捕捞到加工,全方位展现大连海参独有的优势。  举办大连海参参度游,直播海碰子深海捕捞海参、水下机器人捕捞海参,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海号子等。第三部分 颐参养寿 躲过五次生物大灭绝的神奇生物   据科学界推测,海参已有6亿年历史,在比原始鱼类还要早的前寒武纪时期就开始出现了。 2005年,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外籍科学家Botting博士在英国威尔士的一个山脉,找到了4.6亿年前的海参化石,这是当前最古老的完整的海参化石。我国古生物工作者在四川华莹山和浙江长兴的二叠纪(距今二亿多年前)的地层中,发掘到了海参的骨片。  海参属于棘皮动物,因此,化石非常少见,迄今为止,全世界只有约10个地点发现了海参化石。在几亿年间,海参的外形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从形态学角度确定海参物种间的进化关系缺乏足够的证据。但不可否认的是,海参是一种极为古老而神奇的生物。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地球曾经爆发了五次重大生物集群灭绝事件,分别为4.4亿年前的奥陶纪大灭绝,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大灭绝,2.5亿年前的二叠纪大灭绝,2亿年前的三叠纪大灭绝,以及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大灭绝。  在三次灭绝事件中,海洋生物都遭受了重创,泥盆纪大灭绝造成了82%的海洋生物灭绝,二叠纪大灭绝造成了90%的海洋生物灭绝,三叠纪大灭绝造成了约76%的物种灭绝,其中主要是海洋生物。  而海参,却神奇地躲过了多次灭顶之灾,其出色的生存能力和进化能力,几乎超过了地球历史上所有的海洋动物。 海参爬行速度缓慢、也没有足以对抗敌人的武器,亿万年来,在弱肉强食的海洋世界中,它们是如何繁的呢?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网站的科普文章《海参长生之谜》指出:这主要得益于海参具有以下的神奇特性。 1.预测天气 海参能预测天气,当风暴即将来临之际,它会提前躲到石缝里。 2.变色 海参能随着所处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体色。生活在岩礁附近的海参,为棕色或淡蓝色;而在海带、海草中,海参则表现为绿色。这种保护色,能让海参与环境融为一体,难以被天敌发现。 3.夏眠   海参对温度很敏感,水温超过20摄氏度后,刺参就向深海迁移,躲到石缝里,停止进食,整个身子萎缩变硬,其他动物很难找到它们。 4.排脏逃生  当海参遭到天敌袭击时,会马上地把自己的内脏喷射出来,迷惑天敌,海参则借助排脏的反冲力,立即逃跑。这叫排脏功能。当然,没有内脏的海参不会死掉,大约50天左右,它又会长出一副新的内脏。 5.分身  将海参切为两端投放海里,经过3-8个月,每段海参又会生成一个完整的海参。有的海参还有自切本领,当条件适宜时,能将自身切为2段,以后每一段又会长成一个海参。 6.自溶   当海参离开海水后,在短时间内会自己融化成水状,溶解得无影无踪。海参用这种方式告诉捕食者:你看,我‘没得吃’。这对捕食者产生一种记忆。个体虽然自我牺牲了,但对群体、种群却保留下来。第四部分 参入人心 50多种营养物质构成完美营养结构   在几亿年漫长的时光里,海参经受了无数次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考验,为了活下去,海参不仅修炼出各种抵御天敌和自然灾害的本领,还积累大量丰富营养成分,形成了几乎完美、均衡合理的营养结构。  关于海参最早的文献记载是三国时期的《临海水土异物志》:土肉如小儿臂大,长五寸,中有腹,无口目,有三十足,炙食。其中土肉指的就是海参。  关于海参医药价值的记载始见于明朝。《食物本草》记载:海参,其形如虫,色黑,身多傀儡。一种长五六寸者,功擅补益。肴品中之最珍贵者也。味甘咸平,无毒,主补元气。滋益五脏六腑,去三焦火热。《五杂俎》记载:辽东胶东海滨有之,其性温补,足敌人参故曰海参。清朝赵学敏编辑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辽参具补肾滋阴、生脉血、治下痢及溃疡等功效。   现代科学通过实验研究,也证实了海参的营养价值。以干海参为例,每100克干海参所含营养成分如下: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海参富含5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富含蛋白质,18种氨基酸、牛磺酸、硫酸软骨素、刺参黏多糖等多种成分,钙、磷、铁、碘、锌、硒、钒、锰等元素及维生素B1、B2等多种维生素。  这些营养成分使得海参具备的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等功效。海参中富含的活性物质酸性多糖、多肽等能大大提高人体免疫力。富含的硒则可清除体内的自由基,有防癌、抗肿瘤作用;硫酸软骨素能推迟衰老,精氨酸、锌能滋阴壮阳等。牛磺酸、赖氨酸等在植物性食物中几乎没有,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缓解疲劳。海参中的脂肪酸主要以多烯酸为主,其中二十二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是人体必须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对提高大脑机能,防治忧郁症和老年性痴呆症、抑制血栓、胆固醇和高血压、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癌症等疾病具有显著的效果,还能治伤抗炎、护肝保血管。 2020年10月,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蓓薇及其团队发布了海参硫酸化多糖对新冠病毒活性有抑制作用的成果,多位专家发表论文指出,海参皂苷对多种肿瘤细胞有广泛的增殖抑制活性。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可以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其平均抑制率为45.5%,并可以减少肺表面转移灶结节数,平均抑制率为66.0%。   此外,海参再生功能强大,即使排脏或被切为两段,也可以再生。因此,海参可以促进伤口愈合,这也是术后康复时期,医生推荐病人吃海参的原因。  那么,是不是集齐了50多种营养物质,就一定能起到保健治疗作用呢?当然不是。海参之所以对众多病症的康复都有意想不到的作用,不仅是因为它拥有众多营养物质,更关键的是,这些营养物质比例均衡,营养结构堪称完美,人体吸收后,各元素协同作用,彼此发挥出最大功效,从而起到保健和支持疾病康复的作用。第五部分 参不可测 你为什么买不到好海参?   海参对身体有好处,但前提是买得准,吃得对。不得不说,海参行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行业,一方面,养殖方式、加工方式众多,质量良莠不齐,普通消费者很难分辨。另一方面,海参销售套路不少,很多消费者花了高价,买到的却是劣质海参。 业内人士指出,参种、产地、生产方式、加工方式不同会导致市面上不同的海参产品价格相差数倍。为了牟取暴利,不诚信的商家会故意给海参产品贴上错误的标签,如夸大海参生长年份、以南方海参冒充北方海参、圈养海参冒充底播海参等。更有甚者,在加工海参时添加各种增重、防腐、改善品相的化学成分等。这些欺诈行为除了影响海参行业的公信度之外,还易引发消费者对海参产品安全、卫生和真实性的担忧,也对整体行业及消费者利益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普通消费者如果想凭借一己之力买到好海参,至少要闯四道关:产地、养殖方式、加工方式、性价比。下面,我们就潜入海参行业的深水区,系统了解个中奥秘。  海参产地:辽宁、山东、福建海参有啥不一样?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不同的产地,决定了海参的品质也有所不同。  总体看,辽宁海参(约90%为大连海参)由于纬度更高,海参生长周期更长,海洋生态养殖面积大,品质上佳。山东威海、烟台等地的海参生态养殖比例也比较高。但其他地域基本以圈养海参为主,近几年多次因质量问题被权威媒体曝光。  福建天气酷热,夏天海参会化皮死亡。因此,福建的海参只有秋冬季节可以生长,全部是从北方运过去的移民海参。北方的海参苗在福建经过吊笼浮筏养殖半年左右,即可长成成品海参。这类海参养殖密度非常大,亩产量能达到底播海参的50倍,但由于海参生长期很短,海参品质无法与北方相比。  海参养殖方式: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从海参生长方式和人工干预程度来看,海参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1.纯野生海参  完全没有人工干预,在海洋中自然繁衍生长的海参。纯野生海参数量非常少,在一些未开发的岛屿附近或者水深20米以上的非养殖海域可能存在少量野生海参群,但捕捞成本极高。有些养殖海域,少量野生海参与底播海参混居在一起,很难分辨,所以,市面上几乎买不到纯野生海参。 2.底播海参  底播海参是指将人工培育的海参苗,投放到天然深水海域,让其自行在海中觅食,自然生长,3-5年后进行捕捞。底播海参生长环境与野生海参完全相同,除了海参苗需要人工培育、海底需要投放人工礁石(方便海参吸附在上面)外,没有其他干预手段,所以海参品质也很高。  底播养殖由于是仿野生养殖,不可避免地受到天敌、赤潮等影响,死亡率较高。此外,底播海参生长密度很低,生长周期长(一般在3-5年),亩产量很低。因此,虽然底播海参的价格普遍较高,但总产量并不高,约占全国海参产量总额10%左右。 3.浅海圈养海参  浅海圈养就是在海边修筑拦水坝,投放海参苗进行集中圈养。浅海圈养的养殖区的海水属于自然海水的一部分,潮起潮落,水里的浮游生物也随之不断更新流动,较好的满足了海参的部分用餐需求。但是圈养密度高,靠海水无法自给自足,所以还是会投放海带、海藻之类的饲料,也可能投喂一些人工复合饲料,一般不会投放药物。海参养殖周期在2-3年左右,易于看管与捕捞,产量较高。 4.池塘养殖海参  池塘养殖,是指在离海边不远的地方挖池塘,进行防水处理后,放入石头或人工礁石,再放入海参苗,进行人工养殖。海参的食物就是人工饲料,养殖户也会投放一些药物,防止海参生病。因为这种是陆地圈养,水循环不好,所以隔一段时间必须清理池塘底部,更换海水。  通常来说,池塘的深度在2-3米之间,水浅光照足,饲料充足,海参生长较快,约两年即可长成成品参。池塘养殖的海参很少活动,饲料单一,营养与底播海参相比,有明显的差距。  浅海或池塘养殖都属于近海围养的一种方式,也就是常说的圈养海参。但采用浅海养殖的海参质量要高于池塘养殖的海参。 5.筏养/吊笼海参  吊笼养殖海参就是在适合养殖海参的海域搭设筏架,然后把养殖笼拴在筏架上养殖海参的一种技术。这种养殖方式主要集中在福建省。也是北参南养的主要方式。所谓北参南养,是指将每年十月份左右,将北方的海参苗运到南方海域,放在养殖笼里养殖,由于南方海域冬季水温非常适合海参生长,海参苗半年即可长到成品参的规格,到第二年4月份左右,即可捕捞上市。  吊笼养殖的海参养殖密度非常大,亩产量是北方底播海参的50倍左右。虽然产量高,但由于是完全采用人工饲料投喂,与北方海参相比,就像土鸡与速成鸡、南方大米与北方大米的差别,营养价值完全不同。 6.大棚养殖海参  大棚养殖就是在室内修建养殖池进行养殖,是人工干预最多的海参养殖方式。由于室温、水温都可以调到最佳状态,所以海参会持续进食,养殖周期很短。大棚养殖最早是用来培育参苗使用,后来有一部分转成养殖成品海参了。此方式完全人工喂养,会投放一些药物改善水质、预防病害,但目前总产量还不大,市场占有率低。  海参的品质与其生长环境、生长年限、养殖方式息息相关,总的来看,生长环境越洁净、生长期限越长、人工干预越少,海参的品质就越好。纯野生海参品质营养价值最好,大棚养殖海参质量最差。   海参加工方式:营养、方便最受关注 1.淡干海参  淡干海参是通过对新鲜海参进行去内脏、清洗、沸煮、缩水、烘焙与日晒交替进行数日而成的海参产品。  淡干海参加工过程无任何添加,营养保留度很高。淡干海参方便储藏,保质期最长可达2-3年。缺点是泡发比较麻烦。 2.盐干海参  盐干海参是通过将海参进行盐渍,增加海参的重量以利于保存等处理,是最传统的海参加工方式之一。 3.半干海参  又称盐渍海参、拉缸盐海参。主要加工流程是将鲜活海参去脏清洗后,在锅中按照一定的温度条件均匀加热至适宜的火候之后,再用海盐或放进饱和盐水中进行腌渍保存。这是一种古老而传统的海参加工方式,半干海参更便于识别质量,价格适中。 4.即食海参  即食海参,顾名思义,开袋即食,是从海参的加工工艺上来命名的。因为食用方便,很受海参小白消费者的欢迎。   除了传统即食海参外,随着加工技术的发展,即食海参已经出现传冻干即食、低温熟化海参等品类。 孙忠周实验研究表明,鲜活刺参在80℃处理3小时和90℃处理l小时后,海参体壁胶原纤维完全降解。因此,经过高温水煮的海参,营养物质会有所流失。  冻干海参在生产过程中,温度基本控制在70度以下,低温熟化海参在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则在70度至75度之间。最大程度地保留海参的营养成分。 孙忠周提醒大家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只有干海参和传统即食海参有国家标准(《SC/T 3308-2014 即食海参》、《 GB 31602-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干海参》)。大连有《冻干即食海刺参质量标准》、《冻干海参粉胶囊质量标准》、盐渍海参、水发海参的地方标准,在海参标准制定上,大连明显领先其他地区,加工更加规范。 大连海参有原产地认证更可靠  总的来说,消费者升级自身知识技能固然是避免受骗的一种方式,但想要让普通人把海参所有问题都弄得清清楚楚,是不现实的,也会让很多潜在消费者因各种担忧而放弃购买。海参行业需要反思的是,与其把消费者逼成专家,不如主动为消费者提供产地、生产方式、加工方式、销售流通可追溯的货真价实的海参产品,养殖就是养殖,底播就是底播,打消消费者的顾虑,让更多的人放心购买,实现产业的良性发展。  作为海参届的顶流和品质天花板,大连海参在原产地认证、养殖方式认证等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大连目前已有十余家海参企业取得了国家级的大连海参地理产品标志。多家海参企业,如獐子岛、长生岛、新玉麟等已经推出海参养殖、加工、销售全程可追溯的质量检测体系,彻底打消消费者对海参来源、养殖方式、加工手段等方面的疑惑。 现参说法:大连海参为什么好?大数据告诉你   在海参行业,有这样一种说法:世界海参看中国,中国海参看大连。农海产品的核心价值来自其生长的自然环境,阳澄湖大闸蟹、五常大米都与其地域优势有重要关联。海参同样遵循产地决定品质的规律。从古到今,大连海参一直是国内优质海参的标杆,那么,大连海参究竟好在哪里呢?   海域面积大 地形地貌得天独厚  大连市海域面积约为3万平方公里,是陆地面积的2倍多。大连现有岛屿251个,面积530平方公里。  大连是全国大陆海岸线最长的城市。全市海岸线总长2211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1371公里。 大连沿海的地形地貌属构造剥蚀地貌,水清流急海况复杂,海水透明度大。海岸大都是陡峭丘陵组成的石质岸,天然形成岸线曲折多湾,岛砣密布,潮间带狭窄,坡陡水深流急。是辽参、底栖贝类(鲍鱼、扇贝等)、鱼类等海洋生物生长繁衍的最佳居所。   北纬39度最适宜海洋生物生长  大连地处北纬39℃,地球的寒暑交界线,这是世界公认最适宜海洋生物生长的纬度。大连属暖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东临黄海,西临渤海,全年平均气温10℃,海水盐分较高,海产品生长期长,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   海水水质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水质越好越干净,海参品质就越好,2019年,大连市近岸海域优良(一、二类)水质海域面积比例为 98.3%,其中符合一类海水质量标准的海域面积比例为 96.9%。远超76.6%这一全国平均水平。  大连特殊的大陆架结构,使得海底经常有南北、冷暖水流的交汇,海水交换能力和自净能力都好于其他海域,湍急的海流,使得营养物质更新频繁,更加丰富。海参在乘风破浪的环境中生长,体质强健,营养积累更加充分。  特别是长海海域,由于西太平洋洋流长驱直入,与黄渤海沿岸流碰撞交汇,在长海海域形成强大的气旋流和动力场,使长海海域具有水流活、水质清,水动力大、净化能力和光合作用强等特点,长海县海参也成为全国高品质海参的代表。   海水温度低 慢生长更营养  大连海参均为刺参。刺参是一种寒温带品种,生长的适宜温度为3-18°C,最适水温为10-16°C。当海水温度低于3°C以下时,摄食量减少,逐渐处于半休眠状态;水温达到17-19°C时,刺参摄食强度大大下降,超过20°C后就会陆续进入夏眠。因此,大连地区的在自然环境下生长的海参,一年中真正的生长期仅有半年左右,要生长三至五年才能捕捞,相对于其他地域,大连的海参的生长周期最长,品质自然高出不少。   海参食物丰富,营养更全面  大连海域由于寒暖流交汇,海藻类植物非常丰富,这也为海参提供了营养全面的饵料。根据文献记载,大连地区底栖海藻有209种(含变种、变型)。海藻种类远远高于其他北方省份海参养殖海域。因此海参吸足食物精华,肉质紧实且口感筋道。   海参底播养殖面积大  海参的养殖方式有很多种,如大棚养殖海参、陆地圈养海参、南方吊笼养殖海参、海区圈养海参、底播仿野生海参等。所谓底播海参,就是将人工培育的海参苗,撒入水质优良的海域,不投放人工饲料,让其在大海中自然生长。底播海参要凭本事自己觅食,承受深水压力、风浪冲击的考验,还要面临天敌的威胁,与野生海参的生长环境几乎没有区别。需要生长三年以上才能捕捞。由于纯野生海参非常稀少,且往往和底播海参混杂在一起,无法分辨,所以,目前市面上能买到的品质最好的海参就是底播仿野生海参。  目前大连市海参养殖规模达193万亩,其中底播养殖129万亩,是海参底播养殖面积最大的城市。根据公开数据,烟台海参底播养殖面积为53.55万亩,威海海参底播养殖面积约为15万亩。远远低于大连。  由于大连水深低温,底播海参的生长周期很长,底播海参的亩产量远低于其他养殖方式。从《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公布的2020年各省海参养殖面积、亩产数据来看,辽宁海参养殖面积占全国62.5%,但产量仅占全国28.7%,亩产仅为49.5斤/亩,不足山东的三分之一,仅为福建的2%,主要原因就是海洋牧场开放式养殖(即底播养殖)占比很大,由于大连海参产量在辽参中占比约为90%,由此也可以看出,大连海参的散养程度有多高了。可以说,大连的海参平均居住面积是山东海参的3倍,是福建海参的50倍! 大连海参获得多项国家认证 2005年12月,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公告,大连海参获批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能够打上大连海参标签的商品,检验标准十分严格——必须位于东经120度58分-123度31分,北纬38度43分-40度12分之间;海水平均温度要求在12.1℃,最高25℃,最低1℃;潮差要在1.5米-2米(最大4米-4.5米),盐度要在30%-32%且垂直分布一致。真正的大连海参要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 2017年1月14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发布公告,大连海参大连鲍鱼正式被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目前国际上保护特色产品的一种通行做法,利于保护一方产业做大做强,形成品牌优势。 2019年11月,大连海参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2019年12月23日,入选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 2020年2月26日,辽宁省大连市大连海参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被认定为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大连海参近五年国检合格率达100%  每年度,国家、省、市、县四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都会分别制定海参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并按计划开展养殖海参违禁药物残留近千批次样品的检测监测,包括监督检测、风险监测、快速监测,监测范围涵盖了全市重点海参养殖区域。 2021年,国家产地水产品兽药残留监控工作组在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长海县等重点养殖海参区域抽取30批次的养殖海参进行监督抽检,检测合格率为100%。  检测项目主要是执行农业农村部制定的检测参数,包括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氯霉素等违禁药物。从检测结果看,近五年来监测合格率达100%。 2021年,农业农村部及大连市农业农村局也开展了海参养殖中敌敌畏等有毒有害物质的专项监测工作,检测对象包括水质、海泥等,监测结果是:海参体内、海参养殖环境均无敌敌畏的检出,这充分体现了大连海参养殖安全、优质的产业发展水平。大连海参报告----参度调查

秘书处 辽宁省海洋水产养殖协会

第一部分 参度调查

海参行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一、海参养殖发展历程

海参属于无脊椎动物、棘皮动物门、海参纲。距今已有六亿年的历史。海参广布于世界各海洋中。据资料记载,全世界约有1300多种海参,中国约有140多种,其中,全世界有40种可食用海参。中国可食用海参达20种。黄渤海海域出产的刺参,是我国最为知名、经济价值最高的海参。

我国从1954年开始海参育苗研究;20世纪60年代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培育出一定数量的稚幼参;20世纪90年代以长岛为核心,对外逐步开始进行海参养殖;21世纪初海参逐步在山东、大连地区开始大规模养殖;2010年海参逐步成为一项热点产业。

2011年起,海参养殖开始向福建、河北拓展。当年海参价格上涨了40%,持续的高景气,带动了海参苗养殖热情。然而2012年开始高端消费受限,福建北参南养使得产量大增,导致海参价格一路走低,育苗、养殖、加工等全产业链出现下行。2015年伴随消费群体增多,海参市场开始回温,2017年中国海参海水养殖产量达到近7年峰值219907吨,但是2018-2019年受北方高温气候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海参产量持续下降,到2019年,我国海参产量已经下降到171700吨。2020年,海参产量恢复到196500吨,但与历史高点相比,仍然有10.64%的差距。

二、2020年全国海水养殖及海参养殖概况

2021年9月,由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局、全国水产推广总站、中国水产学会三家权威部门编制的《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21版正式发布,其中海参苗种数量、海参养殖面积、产量、产值等权威数据也随之公布。

1.2020年渔业经济总产值

根据年鉴统计,2020年我国渔业经济总产值27543亿元,比2019年增加1137亿元,增长4.1%,其中海水养殖产值3836亿元,比2019年增加261亿元,增长6.8%。排在海水养殖产值前列的省份分别是:山东(931亿元)、福建(841亿元)、广东(648亿元)、辽宁(373亿元)、江苏(328亿元)。

2.2020年海参养殖面积

自从2015年以来,随着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及对海参营养价值认可的提升,全国范围内海参的养殖面积整体不断增加。特别是2018年,增幅高达8.46%。截至2020年底,全国海参养殖总面积24.27万公顷,较上年略减少0.4万公顷,同比下降1.65%,但仍处于历史高位。

2020年全国海参养殖总面积约为242700公顷,其中辽宁约为151700公顷,占全国总面积62.5%;山东约为79700公顷,占全国32.8%,河北约为9467公顷,占全国3.9%;福建约为1470公顷,占全国0.6%。

3.2020年海参总产量

2020年全国海参总产量19.65万吨,比2019年增长2.48万吨,增幅14.5%。

按地域来看,山东海参产量为9.89万吨,占全国50%,辽宁5.64万吨,占全国28.7%,福建2.8万吨,占全国14.2%,河北1.3万吨,占全国6.6%。

4.2020年海参产值

按照每吨成品海参15万元/吨计算,全国海参原料产值291.7亿元,全产业链产值600亿元左右。

5.海参的育苗数量

2020年全国海参苗产量550亿头,比2019年增加26亿头,增幅4.88%。其中山东332.87亿头,占60.5%,辽宁196亿头,占35.6%,河北21.17亿头,占3.85%。

三、养殖的区域竞争格局

1.海参养殖形成三大产区

我国海参的主产地在北方地区,根据《2021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海参总产量19.65万吨,山东、辽宁、福建产量分别占全国50%、28.7%、14.2%,位居前三位。从养殖面积来看,2020年全国海参养殖总面积约为242700公顷,辽宁、山东、河北、福建分别占全国总面积62.5%、32.8%、3.9%、0.6%。从育苗数来看,全国的育苗区主要是山东和辽宁省,2020年两者共育苗528.87亿头,占据全国育苗数量的96%。

从整体来看,我国海参养殖已经形成三大产区,以辽宁省为核心的北部产区;以山东省为核心的中部产区和以福建省为核心的南部产区。

目前,全国海参养殖主要集中在辽宁大连、盘锦、锦州、葫芦岛等地,山东烟台、威海(孙忠周)、青岛等,福建海参主要集中在霞浦。

2.各产区海参数据对比

统计数据显示:辽宁省海参养殖面积位居全国第一,且一直稳步上升,山东省则有涨有落,福建省的养殖面积从2017年起不断缩减,河北省的海参养殖面积近两年有所增加。

官方媒体公开报道显示,大连海参的养殖面积约为128700公顷,其中底播海参养殖面积海参养殖面积约为86000公顷,是全国最大的底播海参养殖区域,大连底播海参养殖面积已经超过了山东全省海参养殖面积的总和。

由于底播海参采用自然放养的方式,养殖密度低、生长周期长、产量低,因此,2020年辽宁海参养殖面积虽然是山东的1.9倍,产量却只有山东海参的57%。这也侧面表明辽宁海参海洋生态养殖占比较大,海参品质整体优于山东海参。

福建海参由于养殖密度大、生长周期短、产品品质与辽参、鲁参相比有很大差距,市场认可度并不高。

从海参产值来看,2020年海参全产业链产值600亿元左右,根据大连公布的数据,大连海参全产业链产值约200亿元,占全国1/3,占辽宁九成左右。按此估算,辽宁省海参全产业链产值约为222亿元,而辽宁省2020年渔业经济总产值为373亿元,海参占比约为60%,可见,海参是大连乃至辽宁省渔业经济的支柱行业和优势行业。

四、海参的价格趋势

海参价格呈现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1年前,海参的营养价值被广泛宣传,高端养生滋补品的定位广为人知,价格一路走高。鲜活海参最高曾在2011年9月达125元/斤。

第二阶段:2012年至2016年,受利益驱动,海参养殖量增加,北参南养使得海参产量大增,但也拉低了海参的品质和价格。这个阶段,国家开始限制三公消费,餐饮渠道海参需求疲软,海参价格一路下跌。

第三阶段:2017年至今,海参价格开始触底回升,特别是2018年、2019年海参产量受天气影响锐减,海参价格持续上涨。2020年秋季,大连地区成品参、海参苗的价格上涨了20%左右,2021年大连春季海参价格同比上涨20%。根据《大连晚报》报道,2021年大连秋季活海参收购价同比上涨了15%左右。预计今年冬天,终端市场的即食、半干、淡干等商品海参价格很可能会水涨船高。

海参行业或将迎来景气周期:

从需求端来看,自2020年疫情开始,海参市场需求明显增加。

从供给端来看:受高温天气影响, 2019年海参产量与2017年相比锐减22%,目前仍未完全恢复,这是造成近两年海参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

受疫情影响,国外的海参无法进口,海参总供应量减少,这也造成了价格上涨。

按照海参2-4年生长周期推算,未来两年海参供应量仍无法完全恢复,预计海参价格将持续上涨。根据报道,大连市瓦房店地区,45万亩的海参养殖区域今年春季海参苗的投放量接近3000万斤,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0%左右。预计2024年-2025年海参产量将再次攀上历史峰值。

五、海参行业存在的问题

中国海参产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存在很多问题。

1.标准和执行问题

国家只出台了干海参、即食海参标准,其他产品或者只有地方标准,或者根本没有标准,滞后于产业发展。比如速发干海参已经在市场销售多年,至今没有标准。蒸食海参也没有相应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即食海参没有国家强制标准,只有行业标准,而且还是停留在水袋海参阶段。海参加工标准的滞后问题,导致海参品质监管执行存在较大的困难。

2.熟人经济

海参产地、养殖方式、加工方式不同,品质和价格存在巨大差异,但普通消费者往往没有能力鉴别,除了去正规商场、知名海参品牌专卖店购买以外,只能托熟人孙忠周、找关系、靠信任买海参,老客户成为海参购买的主要销售渠道之一。但实际上中国年消费海参81只以上的人群不超过500万,有近10亿人还没有吃过海参。巨大的市场需求并没有得到充分地开发。非沿海地区的潜在海参消费者对于海参的了解远远不够,近几年燕窝、鱼胶等滋补品销售火爆,即食产品品类口味丰富多样,相比之下,海参则显得有些不温不火。即食海参口味单一、参源和质量难以辨别、中老年人消费的定位成为阻挡全国消费者的一道门槛,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海参产业的发展。

3.销售市场混乱

海参市场缺乏规范化的管理,大量中小企业和海参经销商,利用消费者的认知能力不足、价格敏感等特点,无序竞争,大打价格战,其中不乏掺假、以次充好、夸大宣传等行为。比如,夸大参龄,这是目前专家也无法判断的难题。虚假标注产地问题也很严重。

4.养殖、加工环节标准化程度低。

海参产业育苗、养殖、加工环节能做到标准化的企业非常少。一些区域养殖密度过大,海域水质恶化,病害风险巨大。一些加工厂工艺五花八门,靠经验、靠手感、靠口感情况普遍,同一厂家不同批次的产品品质不稳定,主要指标浮动较大。干海参达到国家一级以上标准的产品不足10%。

5.良种覆盖率低

目前通过国家评审的海参新品种6个,只有安源1号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应用,海参产业良种覆盖率不足20%。多数育苗企业随意选用种参育苗,养殖户更是以价格便宜为标准选购苗种。

6.以价定质

海参是滋补品,吃的是营养,不是大小,更不是便宜。但个别海参产业从业者,以价定质,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已经远远偏离了海参原料的正常价格,从而导致以次充好、以小充大、假冒产地、非法添加等问题。

7.南方参冒充北方参

由于北方水温低,海参要经历冬眠,即使是圈养海参,也需要2年左右的生长期,底播海参生长期则通常在3年以上。而福建等南方海域水温高,海参苗经过秋冬季节半年左右的养殖就达到成品海参的规格。

南方海参除了大量进入餐饮渠道外,还会被运回北方,被一些经销商冒充北方圈养海参低价销售,扰乱了海参市场,甚至产生劣参驱逐良参的现象。

8.品牌运营的层次和水平不高

当前,各个海参企业产品、卖点、促销同质化,广告同质化的现象严重,海参品牌的个性化、辨识度不高,缺乏真正的领军品牌。

六、海参行业未来发展之路

1.建立海参产品国家或行业标准

海参行业新产品开发较快,但产品标准规范却比较滞后。由于缺乏行业技术标准,海参生产、加工、经营的企业无法横向比较,也无法形成区域合力,往往是企业卖力吆喝,用自创的标准检验自身的产品,难以让消费者真正信服。国标的缺失导致市场上的产品五花八门,价格也是千差万别,无形中增加了消费者买到好海参的难度。此外,技术标准滞后也使工商质检等部门在海参监管上陷入了无法可依的境地。为了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海参产业产品统一标准,已成大势所趋。

2.提升优质苗种覆盖率

优质苗种对海参产业至关重要。好的参苗可以大幅度提高产量和生长速度,抗高温、抗病害能力强的苗种可以在气候突变或环境突变的情况下有效降低海参死亡率。在同等条件下,提升优质苗种的覆盖率,是增加海参产量的关键。

3.养殖方式更加生态和智能化

2021年国家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到2025年将水产养殖机械化程度提高到50%的目标。海参产业将在饵料投放、环境监控、水质改良、底质改造、采捕方式等方面实现机械化和智能化,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生物菌等技术将不断应用于海参育苗养殖产业,这些技术将有效防控海参养殖中的各种风险,提升海参产量。未来,海参池塘养殖亩产将普遍达到120公斤以上,深海底播亩产将超过60公斤(。

4.生产标准化和加工环保化

在国民对食品质量安全高度关注的今天,更安全、更美味、更健康、更环保成为海参加工的主要目标,海参相关产品加工的标准化和安全性逐渐成为消费者最重视的因素。海参企业想要赢得消费者,就需要严格按照 SC 国家认证标准设计建设的海参加工单元,并配备完善的污水处理环保生态体系、食品检验检测与安全追溯体系,实现生产、加工、品控、检测、销售全环节的标准化。

5.加工环节将更加注重营养保留

随着海参消费人群越来越年轻化,普及范围越来越广,未来速发海参、非水发即食海参、调味海参等将成为消费主流,更便捷、更营养、更美味、更健康成为海参加工的主要目标,更多的先进杀菌、保鲜、调味、生物提取等技术应用于海参领域,海参更多营养成分将被认识和挖掘,营养保留度高,吃起来方便,口味年轻化、潮流化的新型产品将获得新消费者的青睐。

6.以全程追溯为手段的营销成为主流

海参作为高价值的滋补品,消费者关心的是产地溯源和养殖、加工的安全性。随着5G和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海参从苗种到养殖、采捕、加工、市场全过程可视性追溯成为可能。消费者所见即所得,任何形式的弄虚作假将无路可走。

7.企业发展全产业链模式

构建从海参苗种繁育到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海参企业进行全产业链发展,有利于实现对海参苗种繁育、养殖、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严格把控,实现食品安全可追溯,提高产品质量,也有利于破解监管难的问题。

8.产业集群化发展

海参产业相关企业集聚的意义不只是企业单纯的物理集聚,更是行业资源、专业人才、科技创新、市场机遇的深入融合,对于扩大区域产业的规模,增强集聚体自身的竞争能力,促进产业市场经济繁荣有深远意义。新时代背景下,海参市场想要越做越大,就迫切需要配备完善的农海产品流通平台、海参供应链创孵平台来进行开拓、规范和引导。

七、智能时代的海参产业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海参产业将进入一个发展的新时代,区块链、5G远程监控、智慧海洋等将让参从苗种到养殖、采捕、加工全过程可视性追溯成为可能,进而将产生新的商业模式、新的经营理念乃至新的产业形态。

(一)区块链溯源技术

区块链技术通过分布式记账技术和不可篡改的数据库,可以保证所有流通的数据和信息都是真实可信的,确保海参从育苗到生长到销售的整个环节都是透明、可追溯的。让消费者打消对海参来源、养殖方式、加工手段等方面的疑惑。劣质海参产品将没有以次从好的可能,优质的海参能够得到市场的认可,以此倒逼整个行业的产业链条从最先开始就规范养殖,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二)智慧养殖监控直播

物联网远程监控系统就是由养殖区域的监控摄像机、在线水质监测等智能终端采集水质参数、视频等信息,通过中控室服务器将信息发送至用户手机、个人电脑等智能终端。养殖企业用户通过终端观看视频及水质参数,根据养殖需要发送增氧、投饵等控制指令到中控室,由中控室发送指令传给布置在养殖区的设备,实现远程智能控制。

除此以外,还可以在海参加工车间架设的24小时不间断的直播摄像头,将育种、育苗、养殖、加工各阶段生产画面和信息通过直播展现给消费者。

近年来,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智慧养殖监控系统,可以让消费者实时看到海产品的养殖情况,加工过程,让客户真正买的安心、吃的放心。

(三)智慧海洋数字化建设

以智慧海洋为引领,提升现代渔业和水产品加工产业水平,促进海参等海水养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在这方面,山东省走在了前列。根据公开报道,威海孙忠周、烟台、青岛等地都进行了智慧海洋方面的尝试。

1.山东威海小石岛实现海底远程监控

2017年11月,山东威海市小石岛刺参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投入运行海底远程监控系统,在海底布放水下摄像机,利用无线传输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实时传输信息。保护区管理机构可以随时查看相关实时视频信息。该系统与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互联互通、资源联动和数据共享。通过海底远程监控系统,实现了对刺参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生态环境状况的实时监视,对刺参、鱼类等的生活状态以及海底藻场的生态环境状况也一目了然,海底远程监控系统与岸基视频监控、海洋环境在线监测浮标系统相互结合,构筑起了对刺参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全方位、立体式的监测网络,最大程度地方便了对刺参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管理。

2.青岛智慧海洋管理实现一张图看数据

2021年,青岛市海洋发展局建立西海岸新区海洋综合管理平台,实现近岸海域24小时无死角视频监控,该平台实现了一张图看数据,一张图决策分析和指挥调度,初步实现了近岸海域可视、可探测,具备海上越界分析报警、渔船图像智能分类识别、渔船违规行为分析报警等智能化功能,在全国首开先河。

未来,青岛将全力推进智慧海洋建设,进一步提升海洋数据共享率,初步建成海洋生态监测网络。到2022年,涉海数据共享率达80%,形成以采集、传输、挖掘、应用、共享为主线的海洋大数据信息链。

3.烟台推进智慧海洋平台建设

2021年,烟台市全面推进智慧海洋平台建设,加快搭建烟台市智慧海洋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海洋经济一张图。提升海洋综合减灾能力,加强海洋生态预警监测,精准海洋预报信息发布,开展敏感海域海洋生态基础监测和赤潮、绿潮等海洋生态灾害预警监测。打造世界海参产业城,提升烟台名优海产品影响力、市场占有率。

第二部分 发人参思

海参行业痛点及应对之路

一、海参消费行为分析

(一)、收入和意识有差异的购买行为分析

1.收入高,保健意识高的群体。这类人群对海参有一定的了解,对产品品质、营养、品牌、口味要求较高,他们是海参长期、坚定的购买者和消费者。

2.收入高,保健意识差的群体。这类人群海参消费潜力巨大,需要做的是信息触达、信任建立和消费引导。

3.收入低,保健意识强的群体。这类人群对价格非常敏感,追求性价比,他们不讲究品牌,如果经济状况发生变化或者价格波动,他们很可能选择其他价格低廉的保健品来替代海参。

(二)购买目的不同的购买行为分析

1.为自己购买:根据消费能力不同选择不同档次的海参,一般为了保健、或手术后恢复而购买海参,注重海参的营养,对食品安全性非常敏感。

2.馈赠亲友和孝敬父母:更不关注品牌和包装,更在意品质好,经济实惠。

3.作为礼品馈赠他人:据大连海参行业近年一份市场报告数据显示:海参购买端自用比例不超过50%,送礼比例相对更大。人们选购礼品海参比较关注品牌和包装。

(三)海参消费者年龄分布

海参主要食用者为中老年人,体质虚弱人群等,40岁以上的消费人群占多数。2020年起,年轻人也加入滋补养生大军行列,海参消费群体从以往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向30-40岁扩展,这一年轻化趋势仍在继续发展之中。

此外,海参城市消费多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南京、广州、深圳、郑州、苏州等地海参消费相对集中。

(四)海参消费的痛点

消费者对海参的认知有三大痛点问题:一是无法辨别海参的优劣;二是不了解海参的功能功效;三是无法判断海参的价格合理性;此外,如何防止产地作假也是消费者关注的问题。

(五)海参食用的痛点

对于从未接触过海参的人来说,不知如何发制、不懂如何吃、没有时间坚持吃是阻碍干海参等海参品类销售的重要原因。

因为不会发海参,初期尝试购买海参的消费者多选择即食海参。随着越来也多的海参小白加入食用海参的行列,营养留存度高、口味多元、食用方便的即食海参的市场份额将不断扩大,这对企业的加工技术、品类研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消费者对于海参的共性需求如下:

保证安全,可以证实原产地、养殖方式、加工方式;营养保留度高;价格合理;即食海参口味多元,味道鲜美,最好能出现网红爆款。

二、大连海参行业的应对和破局之路

(一)大连海参面临的问题

1.大连海参的原产地保护面临挑战

大连海参盛名在外,但被假冒的现象一直难以杜绝。一些海参经营者从南方收购海参进行加工,冒充大连海参进行出售。对大连海参的口碑、价格、销量造成了直接冲击。2020年,辽宁海参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8.2%,产值占35%左右,相对于辽参3-5年的生长期,南方参半年左右的生长期来说,辽宁海参(90%为大连海参)的品质与价格存在较大的偏离,其中重要原因就是以次充好、假冒产地的问题盛行。

2.消费者对海参行业的信任危机殃及大连

2020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了山东某地海参养殖、加工滥用药物、增重剂,引发消费者对整个海参行业的信任危机。大连海参也不可避免地遭受池鱼之灾。如何自证清白,需要政府、行业协会、海参企业的共同努力。

3.海参市场无序竞争

大量中小企业和海参运营商,瞄准普通消费者专业知识不足,关注价格的弱点,以次充好、夸大宣传、虚假宣传,最常见的就是拿圈养海参当底播海参来卖,对优质海参造成了冲击。

4.宣传推广缺乏整体性

大连海参的宣传推广未形成合力,消费者对大连海参的认知度和认可度并未像阳澄湖大闸蟹那样深入人心。部分海参品牌化运营的层次和水平有待提高,产品、卖点、促销同质化,许多海参品牌并不清晰自身的战略和定位,模仿跟风现象比较普遍。

(二)大连海参的破局对策

1.海参产品的原产地追溯体系

农海产品的核心价值来自其生长的自然环境,像阳澄湖大闸蟹、五常大米都是如此。大连海参的原产地认证将是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建立清晰明确的、消费者可见的大连海参产品的产地及质量可追溯体系,可从根本上涤荡海参市场乱象,强化消费者信心,进一步强化大连海参的行业优势地位。

2.海参养殖加工过程千里眼监控

对于养殖、加工规范、品质有保障的海参企业,通过远程监控手段,让海参从苗种到养殖、采捕、加工全过程可视性追溯成为可能。彻底打消消费者对海参来源、养殖方式、加工手段等方面的疑惑,增强消费者的购买信心。

3.树立大连海参整体形象

政府、行业协会牵头,构筑大连海参电商平台、严格规范养殖、加工标准,完善海参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树立大连海参的整体形象。

4.主办城市级、平台级活动

举办各类城市级活动和海参企业组团参加的活动,如海参捕捞节、海参品牌企业榜单、云展会等,提升大连海参的美誉度和传播声量,做大做强大连海参产业品牌。

如举办大连海参养殖企业云直播:从海底到餐桌,从捕捞到加工,全方位展现大连海参独有的优势。

举办大连海参参度游,直播海碰子深海捕捞海参、水下机器人捕捞海参,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海号子等。

第三部分 颐参养寿

躲过五次生物大灭绝的神奇生物

据科学界推测,海参已有6亿年历史,在比原始鱼类还要早的前寒武纪时期就开始出现了。

2005年,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外籍科学家Botting博士在英国威尔士的一个山脉,找到了4.6亿年前的海参化石,这是当前最古老的完整的海参化石。我国古生物工作者在四川华莹山和浙江长兴的二叠纪(距今二亿多年前)的地层中,发掘到了海参的骨片。

海参属于棘皮动物,因此,化石非常少见,迄今为止,全世界只有约10个地点发现了海参化石。在几亿年间,海参的外形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从形态学角度确定海参物种间的进化关系缺乏足够的证据。但不可否认的是,海参是一种极为古老而神奇的生物。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地球曾经爆发了五次重大生物集群灭绝事件,分别为4.4亿年前的奥陶纪大灭绝,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大灭绝,2.5亿年前的二叠纪大灭绝,2亿年前的三叠纪大灭绝,以及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大灭绝。

在三次灭绝事件中,海洋生物都遭受了重创,泥盆纪大灭绝造成了82%的海洋生物灭绝,二叠纪大灭绝造成了90%的海洋生物灭绝,三叠纪大灭绝造成了约76%的物种灭绝,其中主要是海洋生物。

而海参,却神奇地躲过了多次灭顶之灾,其出色的生存能力和进化能力,几乎超过了地球历史上所有的海洋动物。

海参爬行速度缓慢、也没有足以对抗敌人的武器,亿万年来,在弱肉强食的海洋世界中,它们是如何繁的呢?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网站的科普文章《海参长生之谜》指出:这主要得益于海参具有以下的神奇特性。

1.预测天气

海参能预测天气,当风暴即将来临之际,它会提前躲到石缝里。

2.变色

海参能随着所处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体色。生活在岩礁附近的海参,为棕色或淡蓝色;而在海带、海草中,海参则表现为绿色。这种保护色,能让海参与环境融为一体,难以被天敌发现。

3.夏眠

海参对温度很敏感,水温超过20摄氏度后,刺参就向深海迁移,躲到石缝里,停止进食,整个身子萎缩变硬,其他动物很难找到它们。

4.排脏逃生

当海参遭到天敌袭击时,会马上地把自己的内脏喷射出来,迷惑天敌,海参则借助排脏的反冲力,立即逃跑。这叫排脏功能。当然,没有内脏的海参不会死掉,大约50天左右,它又会长出一副新的内脏。

5.分身

将海参切为两端投放海里,经过3-8个月,每段海参又会生成一个完整的海参。有的海参还有自切本领,当条件适宜时,能将自身切为2段,以后每一段又会长成一个海参。

6.自溶

当海参离开海水后,在短时间内会自己融化成水状,溶解得无影无踪。海参用这种方式告诉捕食者:你看,我‘没得吃’。这对捕食者产生一种记忆。个体虽然自我牺牲了,但对群体、种群却保留下来。

第四部分 参入人心

50多种营养物质构成完美营养结构

在几亿年漫长的时光里,海参经受了无数次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考验,为了活下去,海参不仅修炼出各种抵御天敌和自然灾害的本领,还积累大量丰富营养成分,形成了几乎完美、均衡合理的营养结构。

关于海参最早的文献记载是三国时期的《临海水土异物志》:土肉如小儿臂大,长五寸,中有腹,无口目,有三十足,炙食。其中土肉指的就是海参。

关于海参医药价值的记载始见于明朝。《食物本草》记载:海参,其形如虫,色黑,身多傀儡。一种长五六寸者,功擅补益。肴品中之最珍贵者也。味甘咸平,无毒,主补元气。滋益五脏六腑,去三焦火热。《五杂俎》记载:辽东胶东海滨有之,其性温补,足敌人参故曰海参。清朝赵学敏编辑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辽参具补肾滋阴、生脉血、治下痢及溃疡等功效。

现代科学通过实验研究,也证实了海参的营养价值。以干海参为例,每100克干海参所含营养成分如下: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海参富含50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富含蛋白质,18种氨基酸、牛磺酸、硫酸软骨素、刺参黏多糖等多种成分,钙、磷、铁、碘、锌、硒、钒、锰等元素及维生素B1、B2等多种维生素。

这些营养成分使得海参具备的增强人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等功效。海参中富含的活性物质酸性多糖、多肽等能大大提高人体免疫力。富含的硒则可清除体内的自由基,有防癌、抗肿瘤作用;硫酸软骨素能推迟衰老,精氨酸、锌能滋阴壮阳等。牛磺酸、赖氨酸等在植物性食物中几乎没有,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缓解疲劳。海参中的脂肪酸主要以多烯酸为主,其中二十二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是人体必须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对提高大脑机能,防治忧郁症和老年性痴呆症、抑制血栓、胆固醇和高血压、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以及癌症等疾病具有显著的效果,还能治伤抗炎、护肝保血管。

2020年10月,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蓓薇及其团队发布了海参硫酸化多糖对新冠病毒活性有抑制作用的成果,多位专家发表论文指出,海参皂苷对多种肿瘤细胞有广泛的增殖抑制活性。海参岩藻聚糖硫酸酯可以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其平均抑制率为45.5%,并可以减少肺表面转移灶结节数,平均抑制率为66.0%。

此外,海参再生功能强大,即使排脏或被切为两段,也可以再生。因此,海参可以促进伤口愈合,这也是术后康复时期,医生推荐病人吃海参的原因。

那么,是不是集齐了50多种营养物质,就一定能起到保健治疗作用呢?当然不是。海参之所以对众多病症的康复都有意想不到的作用,不仅是因为它拥有众多营养物质,更关键的是,这些营养物质比例均衡,营养结构堪称完美,人体吸收后,各元素协同作用,彼此发挥出最大功效,从而起到保健和支持疾病康复的作用。

第五部分 参不可测

你为什么买不到好海参?

海参对身体有好处,但前提是买得准,吃得对。不得不说,海参行业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行业,一方面,养殖方式、加工方式众多,质量良莠不齐,普通消费者很难分辨。另一方面,海参销售套路不少,很多消费者花了高价,买到的却是劣质海参。

业内人士指出,参种、产地、生产方式、加工方式不同会导致市面上不同的海参产品价格相差数倍。为了牟取暴利,不诚信的商家会故意给海参产品贴上错误的标签,如夸大海参生长年份、以南方海参冒充北方海参、圈养海参冒充底播海参等。更有甚者,在加工海参时添加各种增重、防腐、改善品相的化学成分等。这些欺诈行为除了影响海参行业的公信度之外,还易引发消费者对海参产品安全、卫生和真实性的担忧,也对整体行业及消费者利益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普通消费者如果想凭借一己之力买到好海参,至少要闯四道关:产地、养殖方式、加工方式、性价比。下面,我们就潜入海参行业的深水区,系统了解个中奥秘。

海参产地:辽宁、山东、福建海参有啥不一样?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不同的产地,决定了海参的品质也有所不同。

总体看,辽宁海参(约90%为大连海参)由于纬度更高,海参生长周期更长,海洋生态养殖面积大,品质上佳。山东威海、烟台等地的海参生态养殖比例也比较高。但其他地域基本以圈养海参为主,近几年多次因质量问题被权威媒体曝光。

福建天气酷热,夏天海参会化皮死亡。因此,福建的海参只有秋冬季节可以生长,全部是从北方运过去的移民海参。北方的海参苗在福建经过吊笼浮筏养殖半年左右,即可长成成品海参。这类海参养殖密度非常大,亩产量能达到底播海参的50倍,但由于海参生长期很短,海参品质无法与北方相比。

海参养殖方式:差距不是一般的大

从海参生长方式和人工干预程度来看,海参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1.纯野生海参

完全没有人工干预,在海洋中自然繁衍生长的海参。纯野生海参数量非常少,在一些未开发的岛屿附近或者水深20米以上的非养殖海域可能存在少量野生海参群,但捕捞成本极高。有些养殖海域,少量野生海参与底播海参混居在一起,很难分辨,所以,市面上几乎买不到纯野生海参。

2.底播海参

底播海参是指将人工培育的海参苗,投放到天然深水海域,让其自行在海中觅食,自然生长,3-5年后进行捕捞。底播海参生长环境与野生海参完全相同,除了海参苗需要人工培育、海底需要投放人工礁石(方便海参吸附在上面)外,没有其他干预手段,所以海参品质也很高。

底播养殖由于是仿野生养殖,不可避免地受到天敌、赤潮等影响,死亡率较高。此外,底播海参生长密度很低,生长周期长(一般在3-5年),亩产量很低。因此,虽然底播海参的价格普遍较高,但总产量并不高,约占全国海参产量总额10%左右。

3.浅海圈养海参

浅海圈养就是在海边修筑拦水坝,投放海参苗进行集中圈养。浅海圈养的养殖区的海水属于自然海水的一部分,潮起潮落,水里的浮游生物也随之不断更新流动,较好的满足了海参的部分用餐需求。但是圈养密度高,靠海水无法自给自足,所以还是会投放海带、海藻之类的饲料,也可能投喂一些人工复合饲料,一般不会投放药物。海参养殖周期在2-3年左右,易于看管与捕捞,产量较高。

4.池塘养殖海参

池塘养殖,是指在离海边不远的地方挖池塘,进行防水处理后,放入石头或人工礁石,再放入海参苗,进行人工养殖。海参的食物就是人工饲料,养殖户也会投放一些药物,防止海参生病。因为这种是陆地圈养,水循环不好,所以隔一段时间必须清理池塘底部,更换海水。

通常来说,池塘的深度在2-3米之间,水浅光照足,饲料充足,海参生长较快,约两年即可长成成品参。池塘养殖的海参很少活动,饲料单一,营养与底播海参相比,有明显的差距。

浅海或池塘养殖都属于近海围养的一种方式,也就是常说的圈养海参。但采用浅海养殖的海参质量要高于池塘养殖的海参。

5.筏养/吊笼海参

吊笼养殖海参就是在适合养殖海参的海域搭设筏架,然后把养殖笼拴在筏架上养殖海参的一种技术。这种养殖方式主要集中在福建省。也是北参南养的主要方式。所谓北参南养,是指将每年十月份左右,将北方的海参苗运到南方海域,放在养殖笼里养殖,由于南方海域冬季水温非常适合海参生长,海参苗半年即可长到成品参的规格,到第二年4月份左右,即可捕捞上市。

吊笼养殖的海参养殖密度非常大,亩产量是北方底播海参的50倍左右。虽然产量高,但由于是完全采用人工饲料投喂,与北方海参相比,就像土鸡与速成鸡、南方大米与北方大米的差别,营养价值完全不同。

6.大棚养殖海参

大棚养殖就是在室内修建养殖池进行养殖,是人工干预最多的海参养殖方式。由于室温、水温都可以调到最佳状态,所以海参会持续进食,养殖周期很短。大棚养殖最早是用来培育参苗使用,后来有一部分转成养殖成品海参了。此方式完全人工喂养,会投放一些药物改善水质、预防病害,但目前总产量还不大,市场占有率低。

海参的品质与其生长环境、生长年限、养殖方式息息相关,总的来看,生长环境越洁净、生长期限越长、人工干预越少,海参的品质就越好。纯野生海参品质营养价值最好,大棚养殖海参质量最差。

海参加工方式:营养、方便最受关注

1.淡干海参

淡干海参是通过对新鲜海参进行去内脏、清洗、沸煮、缩水、烘焙与日晒交替进行数日而成的海参产品。

淡干海参加工过程无任何添加,营养保留度很高。淡干海参方便储藏,保质期最长可达2-3年。缺点是泡发比较麻烦。

2.盐干海参

盐干海参是通过将海参进行盐渍,增加海参的重量以利于保存等处理,是最传统的海参加工方式之一。

3.半干海参

又称盐渍海参、拉缸盐海参。主要加工流程是将鲜活海参去脏清洗后,在锅中按照一定的温度条件均匀加热至适宜的火候之后,再用海盐或放进饱和盐水中进行腌渍保存。这是一种古老而传统的海参加工方式,半干海参更便于识别质量,价格适中。

4.即食海参

即食海参,顾名思义,开袋即食,是从海参的加工工艺上来命名的。因为食用方便,很受海参小白消费者的欢迎。

除了传统即食海参外,随着加工技术的发展,即食海参已经出现传冻干即食、低温熟化海参等品类。

孙忠周实验研究表明,鲜活刺参在80℃处理3小时和90℃处理l小时后,海参体壁胶原纤维完全降解。因此,经过高温水煮的海参,营养物质会有所流失。

冻干海参在生产过程中,温度基本控制在70度以下,低温熟化海参在生产过程中的温度则在70度至75度之间。最大程度地保留海参的营养成分。

孙忠周提醒大家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只有干海参和传统即食海参有国家标准(《SC/T 3308-2014 即食海参》、《 GB 31602-2015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干海参》)。大连有《冻干即食海刺参质量标准》、《冻干海参粉胶囊质量标准》、盐渍海参、水发海参的地方标准,在海参标准制定上,大连明显领先其他地区,加工更加规范。

大连海参有原产地认证更可靠

总的来说,消费者升级自身知识技能固然是避免受骗的一种方式,但想要让普通人把海参所有问题都弄得清清楚楚,是不现实的,也会让很多潜在消费者因各种担忧而放弃购买。海参行业需要反思的是,与其把消费者逼成专家,不如主动为消费者提供产地、生产方式、加工方式、销售流通可追溯的货真价实的海参产品,养殖就是养殖,底播就是底播,打消消费者的顾虑,让更多的人放心购买,实现产业的良性发展。

作为海参届的顶流和品质天花板,大连海参在原产地认证、养殖方式认证等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

大连目前已有十余家海参企业取得了国家级的大连海参地理产品标志。多家海参企业,如獐子岛、长生岛、新玉麟等已经推出海参养殖、加工、销售全程可追溯的质量检测体系,彻底打消消费者对海参来源、养殖方式、加工手段等方面的疑惑。

现参说法:大连海参为什么好?大数据告诉你

在海参行业,有这样一种说法:世界海参看中国,中国海参看大连。农海产品的核心价值来自其生长的自然环境,阳澄湖大闸蟹、五常大米都与其地域优势有重要关联。海参同样遵循产地决定品质的规律。从古到今,大连海参一直是国内优质海参的标杆,那么,大连海参究竟好在哪里呢?

海域面积大 地形地貌得天独厚

大连市海域面积约为3万平方公里,是陆地面积的2倍多。大连现有岛屿251个,面积530平方公里。

大连是全国大陆海岸线最长的城市。全市海岸线总长2211公里,其中大陆海岸线1371公里。 大连沿海的地形地貌属构造剥蚀地貌,水清流急海况复杂,海水透明度大。海岸大都是陡峭丘陵组成的石质岸,天然形成岸线曲折多湾,岛砣密布,潮间带狭窄,坡陡水深流急。是辽参、底栖贝类(鲍鱼、扇贝等)、鱼类等海洋生物生长繁衍的最佳居所。

北纬39度最适宜海洋生物生长

大连地处北纬39℃,地球的寒暑交界线,这是世界公认最适宜海洋生物生长的纬度。大连属暖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东临黄海,西临渤海,全年平均气温10℃,海水盐分较高,海产品生长期长,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

海水水质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水质越好越干净,海参品质就越好,2019年,大连市近岸海域优良(一、二类)水质海域面积比例为 98.3%,其中符合一类海水质量标准的海域面积比例为 96.9%。远超76.6%这一全国平均水平。

大连特殊的大陆架结构,使得海底经常有南北、冷暖水流的交汇,海水交换能力和自净能力都好于其他海域,湍急的海流,使得营养物质更新频繁,更加丰富。海参在乘风破浪的环境中生长,体质强健,营养积累更加充分。

特别是长海海域,由于西太平洋洋流长驱直入,与黄渤海沿岸流碰撞交汇,在长海海域形成强大的气旋流和动力场,使长海海域具有水流活、水质清,水动力大、净化能力和光合作用强等特点,长海县海参也成为全国高品质海参的代表。

海水温度低 慢生长更营养

大连海参均为刺参。刺参是一种寒温带品种,生长的适宜温度为3-18°C,最适水温为10-16°C。当海水温度低于3°C以下时,摄食量减少,逐渐处于半休眠状态;水温达到17-19°C时,刺参摄食强度大大下降,超过20°C后就会陆续进入夏眠。因此,大连地区的在自然环境下生长的海参,一年中真正的生长期仅有半年左右,要生长三至五年才能捕捞,相对于其他地域,大连的海参的生长周期最长,品质自然高出不少。

海参食物丰富,营养更全面

大连海域由于寒暖流交汇,海藻类植物非常丰富,这也为海参提供了营养全面的饵料。根据文献记载,大连地区底栖海藻有209种(含变种、变型)。海藻种类远远高于其他北方省份海参养殖海域。因此海参吸足食物精华,肉质紧实且口感筋道。

海参底播养殖面积大

海参的养殖方式有很多种,如大棚养殖海参、陆地圈养海参、南方吊笼养殖海参、海区圈养海参、底播仿野生海参等。所谓底播海参,就是将人工培育的海参苗,撒入水质优良的海域,不投放人工饲料,让其在大海中自然生长。底播海参要凭本事自己觅食,承受深水压力、风浪冲击的考验,还要面临天敌的威胁,与野生海参的生长环境几乎没有区别。需要生长三年以上才能捕捞。由于纯野生海参非常稀少,且往往和底播海参混杂在一起,无法分辨,所以,目前市面上能买到的品质最好的海参就是底播仿野生海参。

目前大连市海参养殖规模达193万亩,其中底播养殖129万亩,是海参底播养殖面积最大的城市。根据公开数据,烟台海参底播养殖面积为53.55万亩,威海海参底播养殖面积约为15万亩。远远低于大连。

由于大连水深低温,底播海参的生长周期很长,底播海参的亩产量远低于其他养殖方式。从《中国渔业统计年鉴》公布的2020年各省海参养殖面积、亩产数据来看,辽宁海参养殖面积占全国62.5%,但产量仅占全国28.7%,亩产仅为49.5斤/亩,不足山东的三分之一,仅为福建的2%,主要原因就是海洋牧场开放式养殖(即底播养殖)占比很大,由于大连海参产量在辽参中占比约为90%,由此也可以看出,大连海参的散养程度有多高了。可以说,大连的海参平均居住面积是山东海参的3倍,是福建海参的50倍!

大连海参获得多项国家认证

2005年12月,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公告,大连海参获批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能够打上大连海参标签的商品,检验标准十分严格——必须位于东经120度58分-123度31分,北纬38度43分-40度12分之间;海水平均温度要求在12.1℃,最高25℃,最低1℃;潮差要在1.5米-2米(最大4米-4.5米),盐度要在30%-32%且垂直分布一致。真正的大连海参要在这样的环境下生长。

2017年1月14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发布公告,大连海参大连鲍鱼正式被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目前国际上保护特色产品的一种通行做法,利于保护一方产业做大做强,形成品牌优势。

2019年11月,大连海参入选中国农业品牌目录。

2019年12月23日,入选中国农产品百强标志性品牌。

2020年2月26日,辽宁省大连市大连海参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被认定为第三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大连海参近五年国检合格率达100%

每年度,国家、省、市、县四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都会分别制定海参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并按计划开展养殖海参违禁药物残留近千批次样品的检测监测,包括监督检测、风险监测、快速监测,监测范围涵盖了全市重点海参养殖区域。

2021年,国家产地水产品兽药残留监控工作组在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长海县等重点养殖海参区域抽取30批次的养殖海参进行监督抽检,检测合格率为100%。

检测项目主要是执行农业农村部制定的检测参数,包括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氯霉素等违禁药物。从检测结果看,近五年来监测合格率达100%。

2021年,农业农村部及大连市农业农村局也开展了海参养殖中敌敌畏等有毒有害物质的专项监测工作,检测对象包括水质、海泥等,监测结果是:海参体内、海参养殖环境均无敌敌畏的检出,这充分体现了大连海参养殖安全、优质的产业发展水平。(孙忠周转)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整理于网络,仅供参考,如果对您有帮助,留下您的阅读感言吧!
相关阅读
本类排行
相关标签
本类推荐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2-2022 海鲜妹妹 版权所有 备案号:桂ICP备2021004354号-2
本站资料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跟我们联系。

关注微信